《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作者: 时间:2020-09-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范围:2018版本科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代码:6122001

适用专业:2018版本科培养方案涵盖的专业

分:3

时:48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16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1. 课程具体目标

    本课程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成为一个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以教材为纲、以生活为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教学过程打造成知识、生活、价值的统一体。进一步探索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突破教学时空限制、信息限制,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吸引力;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突出本课程的实践特色与实践优势;积极探索融学校发展方向、学生专业背景、思政课育人目标为一体的新的实践模式,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将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深刻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的基本理论,准确把握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生价值;明确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以及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深刻把握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新时代对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深刻认识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在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坚定价值观自信;了解道德的功能与作用;充分认识要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充分吸收借鉴各种优秀道德成果;深入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各领域的基本道德要求,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及运行;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及法治体系;明确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确认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深刻认识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能够把人生观理论与自身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抵制错误的人生观;能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进行有效统一;能够把爱国主义的情感化为现实的行动,并成为改革创新的积极参与者;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在生活学习中落实、落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思想与行为的指引;能够把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向上向善、知行合一;能够在生活中做到遇事主动找法、解决问题主要靠法,主动学习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素质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意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崇德向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引自己的言行,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时代青年。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1 本课程对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的支撑

序号

课程目标

支撑的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

1

课程目标1

通过人生观的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正确认识人生矛盾,为步入社会,进入职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目标2

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明白理想信念对于人生的意义,能够在正确理解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在择业、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追求、有担当。

3

课程目标3

通过对中国精神的学习与领会,使大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爱国主义科学内涵、明白改革创新对于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能够坚守地做忠诚的爱国者,能够现在打好专业基础,并在以后的职业生活中自觉地参与到改革创新的浪潮中。

4

课程目标4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认识,并能够把每一个层面的具体要求与自己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

5

课程目标5

通过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充分了解道德的相关理论,明确道德修养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使大学生在现在、未来的家庭生活领域、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职业生活领域都能有较明确的道德观,能坚守正确的道德原则,做一个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的有道德、有修养的时代新人。

6

课程目标6

通过法治教育,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问题,明白法治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素养,也是其步入社会,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从而能够自觉地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法律。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明确学习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难点:如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3.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意义。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二)人生的青春之问

1.教学内容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2)正确的人生观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的本质;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矛盾中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危害。

难点:人的本质;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

3.基本要求

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三)坚定理想信念

1.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崇高的理想信念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难点: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区别;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3.基本要求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

(四)弘扬中国精神

1.教学内容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中华民族是否具有创新创造的民族禀赋;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时代意义。

难点: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如何在实践中弘扬中国精神;如何从身边做起,做忠诚的爱国者;青年大学生如何弘扬和践行改革创新精神。

3.基本要求

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教学内容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坚定价值观自信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坚定价值观自信。

难点: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3.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教学内容

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如何在实践中践行职业道德,培育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掌握道德修养的方法;向道德模范学习;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难点: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如何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如何引领社会风尚。

3.基本要求

通过本节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道德的内涵、本质、功能及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具备基本道德素质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必须具备的条件。从而能够自觉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帮助学生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从而能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能把握中国革命道德和人类优秀道德成果基本内容,从而在传承革命道德和人类优秀道德成果中努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完善自我。

(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5)培养法治思维

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我国的法律部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法治思维的内涵及培养;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难点: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宪法的基本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3.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深入具体地阐述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公民应当在哪些方面拥有保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从而加强大学生的法律修养,培养法治思维方式,为具体法律制度的教学,起到铺路石的作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全面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努力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维护法律尊严,以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

三、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实践16学时,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视频教学等教学方法,具体安排如表3所示。

2 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序号

知识单元(项目)名称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讲课

实验

实践

1

绪论

2

1

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视频教学

2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4

2

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视频教学

3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4

2

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视频教学

4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4

2

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视频教学

5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1

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视频教学

6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8

4

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视频教学

7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6

4

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视频教学

8

随堂测试

2

合计

32

16

——

(备注:每学期实践项目有所不同。)

四、其他教学环节

3 实验(实践)项目与内容一览表

序号

实验(实践)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学时

类型

1

微拍

要求学生用课下时间做一个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微视频,提升学生的践行创新能力

8

综合性

2

社会公德宣讲

要求学生在课下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社会公德宣讲,提升学生的公德意识

8

综合性

3

124宪法知识竞赛

要求学生在国家宪法日前后进行法律知识竞赛,来提高自身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素养

8

验证性

4

在战“疫”中厚植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此次疫情,弘扬中国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8

综合性

5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使学生了解我们党的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教育,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8

综合性

…………

…………

说明:每学期从中选择两项实践活动;实践项目可以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当年相关宣传教育活动规定进行适时调整和补充。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和记分制

1、课程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开卷;

3、记分制:五级制;

4、期末考核时间:120分钟。

(二)考核成绩构成及分值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考核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依据马克思主义学院平时成绩实施办法,由基础分、鼓励分、考勤分构成,基础分为80分、鼓励分10分、考勤分10分,结合基础教研室实际情况,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发言、课堂讲解、演讲、辩论、课堂展示、听课状态、云课堂线上学习等;

2、实践课;

3、作业;

4、课堂测验;

5、考勤;

6、鼓励分。

其中,实践课是本课程最鲜明的特点,是理论课知识点在课外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是对教材的进一步深化、补充,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提升,因此,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末考核成绩一般采用出笔试题的形式进行评定,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

(三)考核题型及命题要求

期末笔试考核题型一般为主观题,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主客观题型相结合的方式,命题要体现本门课程主要内容。既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六、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

(一)课程教材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二)参考资料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3]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人民日报》20151231日。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6]《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7]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9]《六个“为什么 ”——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2009年。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2008年。

[11]《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新华网,2017727日。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4年。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7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15]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求是》2015年第1期。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17]《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习近平,《人民日报》,201355日。

[1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

 

执笔人:李鲲鹏  审核人:郭霞 批准人:白翔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146号 电话:0371-63515558 邮箱: mayuan@hnuah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