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范围:2018版本科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代码:6122025
适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专业
学 分:3学分
学 时:48学时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
1.知识目标
把握国史、国情,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掌握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认识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到“四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
2.能力目标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学生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懂得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在这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智慧,提高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和重大事件的历史影响,对于大是大非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素质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表1 本课程对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的支撑
序号 |
课程目标 |
支撑的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 |
1 |
课程目标1 |
具备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深刻理解四个选择 |
2 |
课程目标2 |
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 |
3 |
课程目标3 |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综述 风云变幻八十年
1.教学内容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近代社会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难点: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3.基本要求
(1)了解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了解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在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懂得顺应世界大势、抓住历史机遇的极端重要性
(2)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
(3)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二)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教学内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及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难点: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3.基本要求
(1)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民族意识觉醒的深远意义
(3)掌握近代中国人民抵御侵略斗争的历史,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三)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教学内容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洋务运动的兴衰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难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启示
3.基本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总体背景
(2)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基本史实
(3)掌握三个救国方案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四)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教学内容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辛亥革命的失败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必要性和进步性;辛亥革命是中国20世纪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难点:科学评价三民主义;正确认识近代社会的革命与改良
3.基本要求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认识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和进步性
(2)理解三民主义学说和建立民国的意义
(3)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和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五)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教学内容
(1)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2)三座大山的重压
(3)两个中国之命运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三十年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近现代中国三种建国方案与两个中国之命运
难点: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及其制定的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原因。
3.基本要求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懂得二者之间的联系
(2)理解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
(3)掌握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六)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教学内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历史特点和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发展;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难点: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基本要求
(1)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产生及其影响,掌握五四精神
(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3)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后革命的新局面及其破裂的原因
(七)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教学内容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发展以及毛泽东对其重大贡献
难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教训
3.基本要求
(1)了解国民党南京政权的阶级性质,认识到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2)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特别是长征中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弘扬长征精神
(3)掌握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重大意义,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八)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教学内容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特点;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难点: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反人类罪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基本要求
(1)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和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认识到以国共合作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
(2)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和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方针、游击战、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内容
(3)掌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
(九)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教学内容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民解放战争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难点: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上新民主主义道路
3.基本要求
(1)了解抗战胜利后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较量以及国民党政权的本质和迅速失败的必然性
(2)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必然性,懂得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十)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1.教学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3)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难点: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3.基本要求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其意义
(2)理解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接续发展
(十一)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教学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制度基础
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性;正确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3.基本要求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
(2)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懂得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掌握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十二)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教学内容
(1)良好的开局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段历史的主流和本质以及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
3.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的艰辛努力及形成的初步成果
(2)理解党领导人民探索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及经验教训
(3)掌握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辛探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十三)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1.教学内容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性成就
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续发展;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相互联系和重大区别,即两个不能否定
3.基本要求
(1)了解改革开放序幕揭开的历史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2)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及其深入推进的历程。
(3)掌握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十四)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教学内容
(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3)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
难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基本要求
(1)了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中国梦的重大意义,以及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2)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
(3)掌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三、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总学时48学时,主要采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具体安排如表所示。
表2 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序号 |
知识单元(项目)名称 |
学时分配 |
教学方法 |
讲课 |
实验 |
实践 |
1 |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
1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
2 |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4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
3 |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6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
4 |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3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
5 |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
1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 |
6 |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4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
7 |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4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
8 |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5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
9 |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
4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
10 |
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
1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 |
11 |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4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
12 |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3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
13 |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
4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
14 |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4学时 |
|
|
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
合计 |
48 |
|
|
—— |
四、无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和记分制
1.课程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3.记分制:百分制;
4.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考核成绩构成及分值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平时成绩由教务处规定的3*×(×是该课程学分,纲要课是3学分)计分点组成,即9个点。其中相同点是考勤(占10%)、课堂表现或期中考试(占30%)、作业(占20%),其余的点由每位老师自己把握;期末考核成绩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评定。
(三)考核题型及命题要求
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占10%)、多项选择题(占20%)、简答题(15%)、正误判断题(占10%-15%)、材料分析题(占20%-25%)和论述题(20-25%)等类型,各种题型的分值分布要合理。
命题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体现本门课程主要内容。试题覆盖面要宽。
命题要体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要求试卷中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试题分值占70%左右。重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试题分值占30%左右,比较灵活且有一定难度。
六、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
(一)课程教材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二)参考资料
[1]《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
[4]李侃、李时岳主编:《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17年。
[5]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17年。
[6]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7]王顺生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点难点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8]郭德宏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历程》,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9]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0][美]约翰•海达德著 何道宽译:《初闯中国》美国对华贸易、条约、鸦片和救赎的故事,花城出版社,2015年。
[11]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12][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1800-1911年)》(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13][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14]http://www.enetedu.com/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执笔人:张燕妮 审核人:郭霞 批准人:白翔